2月4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哈尼梯田云雾交织。该县依托哈尼族农耕文化与独特梯田灌溉系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胡艳辉摄 (中经视觉)
红河州屏边县花米饭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近年来,当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摄于2024年7月13日)。石齐鹏摄 (中经视觉)
7月1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左一)在传授紫陶技艺。普 玲摄(中经视觉)
9月13日,蒙自市一过桥米线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丽珠在制作米线。 薛莹莹摄(中经视觉)
7月18日拍摄的位于泸江、塌冲两河交汇处的建水县双龙桥。该桥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当地旅游观光的热门打卡点。 胡艳辉摄 (中经视觉)
3月27日拍摄的建水古城一角。当地推进古建筑修缮工作,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激发文旅产业活力。 罗 淇摄(中经视觉)
7月12日,红河州金平县彝族火把节开幕式现场,村民载歌载舞与游客共庆佳节。 陶奕林摄 (中经视觉)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文厚重,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以“三千四百年”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
在红河州,古城古韵浓厚,建水古城、石屏古城是滇南儒学教育的兴起之地,古街、古村、古桥、古井、古塔、古寺魅力独具。红河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有不可移动文物288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红河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推动保护传承实现高质量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红河州健全保护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截至今年9月,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50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58项。为更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瑰宝,红河州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在挖掘非遗内涵、讲好非遗故事等方面,探索创新性发展路径,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活态传承。
依托民族节庆等节点,红河州以丰富的展示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成果展演及传承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每年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超200场,非遗在活态呈现中触达更多人群;积极探索非遗年轻化路径,“非遗+”体验、研学、旅游、演艺、动漫等多元融合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为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活力。(经济日报记者 管培利)
广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